余建国
余建国 1970年11月入伍在海军司令部第一发信台任调配员。1974年4月退役到扬州供电局工作。一九七七年十一月至一九八0年八月在扬州供电局城区供电所工作一九八八年八月在扬州供电局修试工场任《华东电力通讯》通讯员。1985年春《华东电力报》、《江苏电力报》创刊。我为扬州供电局宣传科政工通讯。两报一刊通讯员。1985年参加人民文学首届函授中心的学习,同年获人民文学优秀学员称号。1986年获扬州供电局通讯报道优秀通讯员。1986年9月调江苏省电力局《江苏电力报》培训。1987年加入扬州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会员)。1987年3月获得北京中国文学函授大学毕业证书。同年参加青年杂志举办的中国杯全国青年诗歌大奖赛,诗歌作品《殷红的相思》获得中国杯全国青年诗歌大奖赛佳作奖;1990年10月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星光诗丛1套10册共编选当时活跃于中国诗坛100位诗人的诗歌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诗歌组长莫文征、人民文学杂志社诗歌编辑、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等专家担任评写最后定稿。我的诗歌作品共11首被编入星光诗丛第二辑中(见扬州年鉴1991年版)1991年4月应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中外诗星》编委会的邀请赴北京参加首届中国诗星笔会,同年被评为中国诗星。1991年8月被海南省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中心学术交流部授予“91中国桂冠诗人的称号”。1992年6月《殷红的相思》、《花与情的国度》、《苍海丹心》在新生代诗人入选作品大奖赛在香港举行《殷红的相思》被评为新生代诗歌大奖赛二等奖赛第一名(一等奖空缺)。1992年春加入江苏省电力文学艺术协会(是省电力文学艺术协会首批会员)江苏省电力局省局工会备案。1992年诗歌作品参加海内外诗歌大展获精英诗人称号。1993年9月应中国新时期文学艺术年会的邀请赴北京参加中国新时期艺术年会。在新时期文学艺术年会上被评为“1993年度全国优秀文学工作者称号”。1994年8月由北京华龄出版社推出爱之潮诗集《殷红的相思》个人自选集。1995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撰的《在中国文学研究年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其中入编了我的辞条。1999年由江苏省作家协会组织江苏省文艺年鉴编选,1949—1999年同时评选出1990—1999年十年中优秀诗歌集;江苏省有七部诗歌集被评为优秀诗歌集。这七部诗集也是江苏省作协首届文学奖最高奖紫金文学奖的入围作品集。我是我市首届唯一的诗集入围作者。1999年9月我应第三世界华人艺术节组委会和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邀请赴香港参加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节论文《黄河之恋》论《殷红的相思》一诗的艺术表现手法获大会组委会优秀论文奖。(参加扬州年鉴)2000年第308—309页。2002年6月应中国当代作文学研究会和香港文学促进会的邀请参加“相约香港”,回归国当代文学访问团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五周年,并获“相约香港”中国当代文学成就奖。2003年10月由中国作家世纪论坛组织在京的著名作家,在京评选中国作家杂志获奖作品,诗歌《大连河》获能中国作家杂志一等奖。2004年4月新华社瞭望海外专刊《中华脊梁》编辑部以其整版的篇幅对其文学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介绍。2005年8月由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组织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华当代艺术家作品展获奖作品集》入选诗歌作品《八位花一样的生命》描写八女投江的故事。同时获得由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授予的“中国杰出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同年诗歌作品《八位花样的生命》参加中国文艺协会、中原书画艺术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征文中获得文学最高奖金爵奖首届(中国文艺“金爵奖”)。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最美中国网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zuimeizhongguoren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