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最美中国·新时代行业精英资源库

订阅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此公众号

原子能专家郭士伦

时间:2024-02-01  点击数量:1819  来源:最美中国

      郭士伦    男,河北河间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山西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原子核径迹学会主席。国际原子核径迹学会终身荣誉会员。中国固体核径迹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理事。中国第四纪年代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陨石学和天体化学委员会委员。英国《辐射测量》(Radiation Measurements)杂志编委。《原子能科学技术》杂志编委,《人类学学报》编委。2001-2003年任《日本辐射研究杂志》(Journal of Radiation Research)编委。1991-1994年任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

      郑州大学核物理专业毕业。1961年起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从事核物理和核武器设计需要的核裂变参数的测量和研究。1964年10月16日参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1965年起在我国开始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研究;成功后,使用该探测器从事我国核武器燃耗(当量)和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时释放的中子数目和中子能谱(中子杀伤力)的测量。70年代,用核径迹法对钢材中关键元素的分布作微观定位显影研究从而冶炼成功我国的潜水艇用钢,并用于我国潜水艇制造。创立了用古代灰烬测定考古年代的方法,用古代灰烬和裂变径迹法,首次测定出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年代。90年代,在我国首先研制成功探测中子和重离子的固体气泡探测器,在国际上开创了用固体气泡探测器探测和分辨高能重离子的新领域。

      1981年在英国召开的第11届国际固体核径迹探测器会议上,题目为“用裂变径迹法测定北京猿人年代若干方法研究”的论文报告被评为该届国际会议六项重要进展之一。1982-1984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物理系作访问学者。1984,1985,1988和1990年在西德马堡大学作访问教授。1987年赴苏联讲学。1991年在意大利底里雅斯特召开的“第二届测氡在辐射防护、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中应用国际会议”上任大会并列主席。1992年和2006年在我国北京分别主办了第16届和第23届国际固体核径迹会议,担任会议主要负责人和会议主席。

      1981年在英国参加国际原子核径迹学会筹建工作,任筹备委员会委员,成为国际原子核径迹学会最初的发起人和创建者之一;1985年国际原子核径迹学会在意大利成立后,连续多届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委员会委员;1990年和2004年被选为国际原子核径迹学会主席。

      任项目负责人的“固体径迹探测器及其应用”和任分项负责人的“我国核武器燃耗测定”分别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反应堆裂变径迹法的建立”和“广西百色古人类遗址和我国南方红壤年代的裂变径迹法测定”分别获核工业部科技进步奖。“裂变径迹法测定水中铀含量”、“国产石鹰1·2(SY-1,SY-2)型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裂变碎片角分布研究”分别获国防科工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裂变径迹法在大面积铀矿普查中的应用研究”、“各种状态液体通过核孔膜的规律”分别获王淦昌优秀核科学与核技术论文奖。

      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任主要编辑人编辑出版了“第16届国际固体核径迹会议录”(英文)和“第23届国际固体核径迹会议录”(英文),分别在英国“帕格曼出版公司”(PERGAMON)和荷兰“爱思唯尔出版公司”(ELSEVIER)出版。任大型国际工具书«放射性分析手册»第三版(Handbook of Radioactivity Analysis (Third Edition))的执笔人之一。该书于2012年9月由荷兰“爱思唯尔出版公司”(ELSEVIER)出版(英文)。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最美中国网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zuimeizhongguorenw@126.com
延伸阅读